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再生

近日很多人聞「油」色變,原油價已升越美元140一桶。世界各地政府都為高油價所帶來的高通脹而費煞思量,不少政府重提「可再生能源」,以為這是解決高通脹方法之一。令我覺得有趣的是「可再生」這個境界。

前些日子再讀沈從文的《邊城》,裏面描述當人死後,在世人會為離世的亡魂超渡,聘請道士「引領」亡魂進到陰間,叫亡魂不要留落凡間。香港的傳統文化也有類似的習俗。亡魂抵達地府陰曹就好比「再生」一樣。自己雖然是基督徒,却嚮往本土文化。年前岳母過世,內子的兄長亦同樣聘請了道士來為岳母的亡魂超渡。沈從文所描寫的是湖南少數民族的文化,但巧合得很却與中西合璧的香港文化有其共通處。由此可見,沈從文所廁身的世界與今日香港人的世界都包含着一種共同信念,重視人死後往哪裏去。聖經約翰福音三﹕1–15記述了一位有身份地位的人叫尼哥底母,他希望耶穌告訴他怎樣才可以再活一次。能源可以再生,人死後能否再生呢?

我生於一個十分講求功利的家庭,自少便習慣上擂臺。由於資質愚魯,在家庭的英雄擂臺上常常扮演失敗者。因此,心理上常希望可以重新投胎,揀一個不哪麽功利的家。曾經在一次徵文比賽中讀過一篇小五學生的投稿,他希望重新投胎,成為富商李嘉誠的兒子。「英國廣播公司」在公元二千年邀請了一些英國家庭自願參加一個特別的計劃。該計劃邀請了一些專家觀察這些家庭的兒童在出生後頭十年的成長歷程,內容發人深省,也使我更深刻體會家庭和政府在培育下一代的責任重大。把握現在的優勢,創建一個更能融入大自然的未來,我們便不用常想着要另投一户富人家。

我自小便喜愛任何有生命的東西,也許是小動物、又或是小小的植物。每次領養了,總是設法使這小生命延續下去。二十多年前,有一位同事送我一隻小白兔,但由於不懂治養,牠很快便生病起來。我還深刻記得,早上起牀上班時看見兔子命懸一線,便立刻坐計程車往當時位於紅磡的「防止虐畜會」。家人還笑我笨,說再買一隻還便宜些。差不多三十年了,我還是堅信生命是無價的,只是人常用金錢來衡量任何物事,包括無價的生命。

父母一向喜愛栽種,我們雖然住在市區,但家中不乏各類形的小花卉。我也因此從小便愛與泥土和美麗的花盆作伴。
記得六年前的中國農曆年,母親送給我一盆洋蘭過年。隨着時間流逝,花兒亦一朶朶的掉下,跟着便不再開花。五年過去,直到二00八年的農曆年,這盆蘭花陪伴我搬了兩次屋,走遍了九龍和新界。直到今天,花枝上還挺立着十朶紫色的花兒。它也是我栽種蘭花以來開花最多的,共綻放了三十朶。生命也是這樣,倘若不重視它,我們很容易便會想放棄,又或是自暴自棄。